在线阅读


在基督里才有真幸福
(2023-01-06)
周小安牧师

探讨人生的意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。一个重要原因是:人生局部有意义,并不说明人生的整体有根本的意义。古往今来,世人追寻人生意义的途径,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:一、不求来生/永恒求今生:现世主义或受驱使的人生;二、不求今生求来生/永恒:遁世主义或退隐的人生;三、今生作为来生/永恒的预备:理想主义的人生。

一、不求来生/永恒求今生:现世主义或受驱使的人生

现世主义主张将人的渴望导向一个现世的目标——成功、财富、特权、学位、享乐、房屋、高级轿车、家庭——并且期望在得到这个目标之后,能使一个人获得快乐和幸福。现世主义者要面对人生的两类悲哀:一类是目标达不到的悲哀;另一类是目标达到了仍感到空虚的悲哀。这情形就像少数杰出的登山者,当他们登上山顶时,才发现自己爬错了山头。这是人生中一种更深刻的悲哀。它是发现人生作为一个整体缺乏意义的悲哀。现世主义的错误出在哪里?答案是:将人心的渴望放错了目标,没有把渴望对准永恒的目标,死亡叫现世主义所追求的一切都失去意义。(传三19-21)

二、不求今生求来生/永恒:遁世主义或退隐的人生

遁世主义与现世主义路径相反:现世主义盲目高举人心的渴望,遁世主义则认为人心渴望本身就是问题所在。因此,解决之道并不在于满足渴望,而是要制止它,消灭它,最后达到“涅槃”的灭绝状态。有人批评这种隐退或遁世的人生观是:泼婴孩(满足欲望)的洗澡水(出错或做过头),连婴孩一起泼掉了。遁世主义的人生观还面临一个更尖锐的问题:如果你认为今生(满足欲望或需要)本身没有价值,又怎么能保证来生/永恒就一定会有价值呢?

三、今生为来生/永恒作预备:理想主义的人生

理想主义又在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:一类可称为社会理想主义,另一类可称为道德理想主义。前一类以西方古代哲人柏拉图和现代马克思主义为代表。后一类以中国儒家和西方现代哲人康德为代表。

(一)社会理想主义。理想社会制度体现了正义、和谐和富足,其中人民各尽其职;不求私利只为大家。现代共产主义理想近似于中国儒家提倡的“天下为公”的大同社会理想。

(二)道德理想主义。当“推己及人”(如“爱人如己”)这条客观道德律同时又成为主观的行为准则时,这就是理想的道德境界,或道德理想主义。

社会理想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所遇到的最大困境或难题有两个:一是人性的罪恶;二是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。这两个困境和难题都是理想主义者根本没有想过、或极力否认、或没有处理过,更是无能为力的。(人类对于地球生态环境危机的认识是在理想主义盛行之后。)

四、在基督里才有真幸福

(一)“在基督里”里是什么意思?

“在基督里”、“在基督耶稣里”、“在主基督耶稣里”这些片语都是同一个意思,就是在“整全的救恩”里。(林后五17;罗八1)

林前十三13:“如今常存的有信,有望,有爱,这三样,其中最大的是爱。”

这节经文告诉我们,基督徒信仰中有三样常存的事物,它们构成了福音的核心,就是信、望、爱,它们都跟耶稣和救恩联系在一起。

(二)真幸福的三个条件

虽然人们对什么是真幸福还没有共识,但对于真幸福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则有一定的共识:真幸福应该对如下三个问题提出令人满意的答案:

1、你是谁?你从哪里来?(人的身份和根源问题)

2、你活着的目的是什么?(人生的目的问题)

3、你将往哪里去度过永恒?(人的最终结局或归属问题)

以上三个问题构成真幸福的三个条件。

(三)为什么“在基督里才有真幸福”?

1、只有在基督里的“信”,才使我们经历重生,恢复跟造物主神的关系,从而满足真幸福的第一个条件:我是神的儿女,我来自神的创造。

2、只有在基督里的“望”,才使我们经历身体的复活和不朽,并且进入千禧年国度,从而满足真幸福的第二个条件:我将永远活在神的国度和同在里(在那里没有生态危机)。

3、只有在基督里的“爱”,才使我们经历生命的更新,并且活出爱的诫命,从而满足真幸福的第三个条件:我活在世上的目的就是为了成为神爱的管道:爱神、彼此相爱、爱灵魂。

总之,只有在基督里的信、望、爱,才能满足真幸福的三个条件,才有真幸福。而且,根据林前十三13,在信、望、爱三要素中,其中最大的不是信,也不是望,而是爱。

总结这一堂信息,可以归结为两句话,希望这两句话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幸福宣言:

1、在基督里才有真幸福。

2、活出信望爱就是真幸福。

讨论:

1、你思考过人生意义的问题吗?请分享。

2、什么是现世主义人生观?它面临什么问题?

3、什么是遁世主义人生观?它面临什么问题?

4、什么是理想主义人生观,它面临什么问题?

5、为什么说在基督里才有真幸福?对此你有什么体会?请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