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全的救恩与耶稣的呼召
(2022-06-03)
周小安牧师

一个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应如何理解和回应“耶稣的呼召”?这个问题在教会中并没有共识,至今仍是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。

一、三种流行的偏差救恩观

(一)教会历史上出现的三种偏差救恩观

1、“信徒二分”的救恩观。这是最早在罗马天主教中出现的偏差救恩观。这种救恩观认为,神允许教会中存在两类基督徒:一类是普通的平信徒;另一类是特殊的圣徒,或神职人员。神对前一类基督徒要求较低,而对后一类基督徒要求较高。

2、“简单相信”的救恩观。这是一种在新教教会中流行的偏差救恩观。这种救恩观主张:叫人得救并保证将来上天堂的信心只在于接受耶稣为救主,而不必以祂为主来顺服祂。因此,救恩就像凭信心领一张上天堂的门票。

3、“信仰二分”的救恩观。它把一个基督徒的信仰分为两部分:一部分关乎救恩,决定永恒命运(上天堂或下地狱);另一部分是救恩之后的信徒生活,不决定永恒命运。因信称义或重生得救属于前一部分,“耶稣的呼召”则属于后一部分。

(二)偏差救恩观的危险性

它们在本质上是以救恩的入门决定了救恩的全部,也就是一种半吊子的救恩论。它的危险性在于:使得回应耶稣的呼召成为可有可无。这正是导致今日北美教会普遍的世俗化和不断衰落的主要原因。

在这里最值得强调的问题是:信徒将来“进天国”的条件和根据是什么?偏差救恩观共同的答案是:全部由救恩入门所决定。但根据耶稣的教导(太七21-24),是由信徒入门之后如何回应耶稣的呼召、作主的门徒来决定。

二、从“门”与“路”的隐喻看整全的救恩

(一)登山宝训中“门”与“路”的隐喻

耶稣在登山宝训中,用“门”和“路”的隐喻来教导救恩的真理。根据太七13-14,门和路这对隐喻中包括了三个对比:1、窄门对比宽门;2、小路对比大路;3、永生对比灭亡。

(二)约翰福音中“门”与“路”的隐喻

在约十7-9和十四6中,主耶稣明确指出祂自己就是救恩的“门”和“道路”;此外,还引入了第三要素:“往父那里去”。这个要素与“永生”的要素相同。

(三)整全救恩的公式

根据上述福音书中耶稣有关救恩的教导,我们不难得出一个整全救恩的公式:

整全的救恩=入门+行道+目标

三、耶稣的呼召与重价的恩典

自宗教改革以来,改教运动的另一个里程碑是:重新发现了“耶稣的呼召”。20世纪上半期出现了另一位德国神学家,名叫迪恻·潘霍华。他从耶稣的呼召中发现了“重价的恩典”,他写了一本书,名为《追随基督》,他在书中尖锐地指出:

“廉价的恩典是教会的死敌。今天我们必须力争重价的恩典。”

“唯一有权说自己唯独靠恩典称义的人,就是放弃一切去跟随基督的人。”

实际上,潘霍华所猛烈抨击的“廉价的恩典”就是我们所说的“半吊子的救恩”,它使信徒回应耶稣的呼召变得可有可无。

而他所极力主张恢复的“重价的恩典”其实就是整全的救恩,其中包括了回应“耶稣的呼召”,作主的门徒,遵行天父的旨意。

四、耶稣的呼召:走小路

(一)信徒皆门徒(太二十八19)

主耶稣对门徒的呼召,是向每一位信徒发出的,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少数特殊的圣徒而已。这绝非一件小事,乃是跟归信耶稣或救恩入门同等重要的事。它关乎我们一生的意义和永恒的命运:今世得百倍,来世得永生。

(二)成为主的“羊”(约十14,27)

主耶稣说到“我的羊”有两个基本特征。第一个基本特征是羊与牧人(门徒与主)的个人关系,这是一种相知与相属的亲密关系。主的羊第二个基本特征就是:“他们也跟着我”。是羊就会自然地跟从牧人,主的门徒也会自然地跟从主。这是说到信仰的实践层面。

(三)负轭或降服

主耶稣把作祂的门徒描绘成和祂“同负一轭”。“轭”的观念把内心的降服与行为的服从这两者连在一起。当主耶稣用轭来形容祂与门徒的关系时,祂的意思是:要来跟从祂,就得降服于祂,且服从祂的吩咐或指令,视祂为个人生命的主宰。

(四)持续一生的跟从

当耶稣呼召门徒时,祂是要叫人持续一生的委身于祂。由此可见,跟从耶稣是持续一生的呼召。

讨论:

1、三种偏差的救恩观中,你受哪一种的影响最大?

2、从主耶稣关于“门”和“路”的隐喻中,可以得知整全的救恩包括了哪些要素?

3、什么是廉价的恩典?什么是重价的恩典?这对你的信仰生活有什么影响?

4、耶稣的呼召中,你对哪一个方面的印象最深?请分享。